手机版 扫一扫

管理学知识

您当前位置:沈阳市员工帮助协会 >> 科普天地 >> 管理学知识 >> 浏览文章

竞争优势效应

时间:2016年04月19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字体:

竞争优势效应(Competitive edge effect)就是在双方有共同的利益的时候,人们也往往会优先选择竞争,而不是选择对双方都有利的“合作”。

效应由来

一只河蚌正张开壳晒太阳,不料,飞来了一只鹬鸟,伸嘴去啄它的肉,河蚌急忙合起两张壳,紧紧地钳住鹬鸟的嘴巴。

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肉。”  

河蚌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死鹬鸟。” 

两个谁也不肯松口。这时,一个渔夫走过来看见了这种情景,便走过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们一起捉走了。

虽然这只是一个寓言,但是因为鹬蚌相争而被别人得利的事情,代不乏人。它形象地说明了人们的竞争意识有多么强烈,拼着自己与对手同归于尽,也不想给对方让步。 

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竞争优势效应”。

效应分析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们与生俱来有一种竞争的天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强,每个人都不能容忍自己的对手比自己强,因此,人们在面对利益冲突的时候,往往会选择竞争;就是在双方有共同的利益的时候,人们也往往会优先选择竞争,而不是选择对双方都有利的“合作”。运动员们会因为争夺一枚奖牌而使出全力,奋力奔跑;商人会因为争夺商品市场而打价格战;学生们会因为要争取免费进入重点学校的有限名额而秉灯夜读。在这个世界上,竞争无处不在。而竞争也为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发展和进步,运动员通过竞争提高了自己的成绩,消费者因为商家的价格战而买到便宜实惠的商品,学生们通过竞争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管理中的应用

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它给我们以直接现实的追求目标,赋予我们压力和动力,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我们的潜能,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使我们在竞争、比较中,客观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局限性,提高自己的水平;能让我们的集体更富有生气,丰富我们的生活,增添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在企业中,管理者可运用适当的利益分配方式来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例如,管理者可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还可组织相应的竞赛活动,使员工为获得奖励和竞赛的良好成绩而在工作中形成一种竞争的气氛,通过员工的不断竞争,使得企业的产量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大大提高,从而达到高效增产的目的。同时,参与竞争的员工也在竞争中广泛学习相关知识技能,熟练掌握业务操作规程,提升了自身的工作水平。

另外,竞争也有不利的一面。它可能使某些获胜者滋长骄傲自大的情绪,使某些失败者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感;竞争的压力可能引起我们心情的过分紧张和焦虑;更严重的是,当虚荣心作怪的时候,会把别人的成绩看作一种威胁,出现怨恨别人超过自己的忌妒心理。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者在竞争中和竞争后适当的对参与竞争者的心态进行调节,关注成功者和失败者的感受和状态,对竞争结果给予适当客观、积极正向的评价。管理者只有有效利用竞争的方法,才能使竞争成为增产创效的有力法宝。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超竞争时代是战略制胜的时代,因此战略管理已成为企业建立和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竞争优势的表现形式则是企业内部所产生的协同效应。

  协同的潜在效能之巨大而使企业趋之若鹜;然而,取得协同效应之艰难时常也使企业望而却步,甚至对协同产生质疑,称其为“协同陷阱”。事实上,协同原理的普适性和协同效应的客观存在性毋容质疑,实际运用中之所以产生天壤之别的效果,关键在于对协同效应产生机制理解上的不同和实现协同效应的方式方法上的差异。因此,从战略管理角度分析并揭示企业竞争优势中的协同机理,使企业寻求基于协同效应所产生的、不易被模仿的长期竞争优势,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企业文化和企业在特定时期的目标口号使企业的各部门为同一目标协调一致,形成一种向心力。比如,邯钢各部门都成为独立的核算单位,合理压缩开支,使管理成本和制造费用大幅度降低。化妆品行业的捆绑销售所必需夷协同效应更是难以识别,它需要思想观念的支持。例如,要使早霜和晚霜一起销售就要首先形成一种“二者结合使用效果最好”的观念,同时生产部门在原料配制方面也应给以协调才能使销售量增加。

  技术上的协同也可以是无形的。纵向生产流程中一个环节的技术得到提高,同时与其相匹配的生产环节也要求一致的提高。横向相关的产品也要匹配,飞利浦的单放机需要高质量的耳机与之相匹配,这种匹配的困难打消了许多竞争对手的模仿动机。一项新技术的运用效果不仅取决于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机制、公司文化、员工素质等各种条件,更取决于各种条件之间的整合与协调。企业无形的协同可以使新技术应用的成果最大化,从而使企业的经营成本降低且产生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

企业的各部门、价值创造的各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它们互相协调,步调一致,才能使成本不断降低,创新不断出现。


上一篇:金鱼缸效应
下一篇:从众效应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