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

心理学知识

您当前位置:沈阳市员工帮助协会 >> 科普天地 >> 心理学知识 >> 浏览文章

路怒症该咋办?

时间:2016年09月07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字体:

因“路怒”、“斗气”而导致人员伤亡、车辆损毁的事件呈多发趋势。“路怒”是每个司机都会遇见的“老问题”,但它的背后却隐藏着绝大多数人还未认识到的心理秘密。
    “来,下车!我就不信,你别我还有理了……”昨日7时,在中山区鸣鹤街,记者亲历了一场因“路怒”所引发的纠纷。
    一辆黑色轿车在超车时,别到了白色吉普车。吉普车司机猛踩油门,撵上了轿车。而后,两车司机下车理论,其间发生了推搡。在路人劝阻下,事情才没有升级成激烈的冲突。但车辆离开时,两位司机兀自在指责对方。
    “路怒”所引发的纠纷每天都在上演,而一些纠纷行为则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一女司机因停车问题与对方司机发生争吵,并称“信不信我撞死你”。即便对方司机已经“服软”,但女子还是发动车辆,将对方车辆撞损。
    去年11月,一辆白色宝马车在中山区民主广场与一出租车发生争端后,前者司机对的哥进行暴打,逃窜至沙河口区锦绣小区后弃车离开,当事的哥脸部缝7针、面部骨折。
    2011年11月,在金州新区,一辆红色捷达轿车和黑色桑塔纳轿车刮碰后,红色捷达轿车加速离去,黑色轿车在后面紧追不舍。追上红色轿车后,两车司机动起手来,红色捷达车里有人叫来四五个男子,持械将黑色轿车司机打死。
    30岁的市民张女士是一名新手司机。她坦言,由于驾驶技术不熟练,每天上路时“心惊胆战”,生怕遭到其他司机的指责。有时不小心别了别人一下,对方就追上来质问,“你会不会开车? ”“路怒”是每个司机都会遇见的“老问题”。记者利用网络问卷、随机采访等形式,对122名司机进行调查,几乎所有受访司机都曾遇到过“路怒”所引发的纠纷;约八成受访司机表示,曾被斥责“会不会开车”。对此,一位本地新浪微博网友调侃,“会不会开车”的质问已经成了“路怒族”的标准用语。
    对此,国内知名精神分析师、心理学者赵小明表示,“路怒症”概念最早来自国外心理学。医学界把“路怒症”归类为阵发型暴怒障碍,指多重的怒火爆发出来,猛烈程度叫人大感意外。路怒症发作的人经常会口出威胁、动粗甚至毁损他人财物,也就是“攻击性驾驶”。“路怒症”主要是由四类现实原因所导致的。
关键词1:启动效应
解析:“路怒症”能“传染”
   人遇到纠纷或者矛盾时,一定会有相应的表达行为,但最终是否以攻击性的行为表达出来,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是跟第一次习得的行为模式,以及当地的社会心理文化背景有关。举例说,如果一个司机开车时被其他车辆别到了,他的心里很气愤。此前,司机看到别人处理此类矛盾时,更多的是采取指责、打斗等行为去处理。那么,司机临到自己处理此类情况时,择优选择的方案就是指责、打斗等攻击行为,这是自然而然的。心理学上称之为“启动效应”。也就是说,“路怒症”是能够“传染”的。
应对:社会构建和谐文化,减少负面的“启动效应”重复发生。
关键词2:本体感
解析:自我尊崇感被放大
    每个人都有自我尊崇感,但是在特定环境下,这种感觉会被放大。坐在车里的时候,司机处在密闭空间里,其从众心理就会弱化。“打比方,如果司机步行在路上,那么,他对其他路人的状态就会比较理解;而司机在开车时,对路人的理解就变弱了。 ”赵小明说,本体感是人对自己身体边界的感觉,司机在驾车时,往往认为自己的身体边界就是汽车,当他所使用的工具(交通工具)等级变高后,有时会忽略工具所带来的风险性,错误地以为血肉之躯跟汽车一样强大。
应对:“自卑者穿的衣服往往很大,弱小的武士喜欢更长的剑。 ”司机应当调节自己,并认识到,一个人真实力量的来源,不是来自于暴力行为,其背后是恐惧、无能等因素在作怪,只有无能者才会去伤害别人。司机要发现真实的自尊,从成功的事业、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身体、聪明可爱的孩子、和睦的家庭等当中获得满足,不要去比虚假的自尊。
关键词3:压力
解析:缺少宣泄途径
    在社会生活中,现代人面临着许多压力,压力源、刺激源很多。如果司机缺少宣泄工具,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到了一定程度后,就会以“路怒”甚至是激情犯罪的方式表达出来。压抑越久,反弹力越大;越弱势的群体,越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社会分工中等级高的可以把压力转递给下一级,这实际上已经是宣泄的渠道之一。
应对:第一,司机要“培养”哥们或者闺蜜,去分享自己的秘密,唠唠自己的不痛快——分享也是一种宣泄。第二,要培养一个能让自己全身心投入进去的兴趣和爱好。以爬山等运动为例,运动能释放部分心理焦虑。
关键词4:激素
解析:生理原因
   导致人出现焦虑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饮食、环境(堵车、噪音)、季节、气候、年龄等。如果激素分泌量超过了人体消耗量,多余的激素就会通过情绪、行为等方式表达出来。
应对:调整自己,适应环境,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症状极度严重时,有必要进行治疗。
建议政协委员干预路怒现象
    “路怒”现象引起了我市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今年市两会上,市政协委员王征建议,由政府主管交通部门牵头联合社会心理机构、高校心理研究机构,对各类机动车驾驶员的心理进行研究,提出相应干预方案。例如,在驾校增加驾驶心理课程、或在高速及车辆密集区域增加心理辅导站、各大医院及心理咨询机构增设驾驶员心理减压辅导专科,以此来应对“路怒”现象。
驾照考试应增设心理审核关
   有两大类人群应注意,他们是“路怒症”的高危人群。第一,人格障碍,性格缺陷。第二,曾经遇到过重大变故的人群,易将仇恨转移向社会或他人。一旦外界刺激超出预期值的时候就会爆发,酿成严重的伤人毁车事件。
    此前,上海某心理咨询中心曾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中国司机心理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达到59.8%。其中,长途汽车司机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80%,私家车主则为44.4%。“问题司机”的各类心理症状主要包括“偏执状态”、“强迫观念”、“躯干化障碍”、“人际关系敏感”等等。
    “职业倦怠、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等导致现在很多驾驶员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再加上道路车辆激增、驾驶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突出。 ”对此,赵小明建议,驾照考试应增设心理审核关。赵小明说,审核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建议采取阶梯式打分评估的方法,针对不同分数的司机采取不同的监管办法。针对不及格的学员,可以分为几个等级,哪些人目前的心理状态不适合开车,需要定期来复检;哪些人需要定期参加心理辅导等等。
    针对“路怒”,社会还要加大力度去宣传。“交通安全宣传有很多标语,例如‘10次事故9次快’等等,防范‘路怒’同样可以征集宣传标语,用以调节司机自我心态、增加社会的宽容度。打比方,‘他抢你的路,也许是因为……’”

上一篇:假如别人不懂你
下一篇:你能回答这9个问题吗?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