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

管理学知识

您当前位置:沈阳市员工帮助协会 >> 科普天地 >> 管理学知识 >> 浏览文章

从众效应

时间:2016年04月14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字体:

从众效应(conformity),也称乐队花车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也就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

效应由来

1952年,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设计实施了一个实验,他请大学生们自愿做他的被试,告诉他们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的视觉情况的。当某个来参加实验的大学生走进实验室的时候,他发现已经有5个人先坐在那里了,他只能坐在第6个位置上。事实上他不知道,其它5个人是跟阿希串通好了的假被试(即所谓的“托儿”)。 

阿希要大家做一个非常容易的判断--比较线段的长度。他拿出一张画有一条竖线的卡片,然后让大家比较这条线和另一张卡片上的3条线中的哪一条线等长。判断共进行了18次。事实上这些线条的长短差异很明显,正常人是很容易作出正确判断的。 

然而,在两次正常判断之后,5个假被试故意异口同声地说出一个错误答案。于是许多真被试开始迷惑了,他是坚定地相信自己的眼力呢,还是说出一个和其它人一样、但自己心里认为不正确的答案呢?

从总体结果看,平均有33%的人判断是从众的,有76%的人至少做了一次从众的判断,而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们判断错的可能性还不到1%。当然,还有24%的人一直没有从众,他们按照自己的正确判断来回答。这就是著名的“从众效应”。

效应分析

对从众行为要具体分析,一般有这样几种表现形式: 

一是表面服从,内心也接受,所谓口服心服;二是口服心不服,出于无奈只得表面服从,违心从众;三是完全随大流,谈不上服不服的问题。就从众心理的客观影响来看,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主要看从众行为的具体内容。

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中的从众行为,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研究员工的从众现象,对于优化群体结构,利用从众行为的积极影响,防止其消极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多数情况下,从众行为不同程度地带有盲目性。员工中既有口服心服的"真从众"。也有口服心不服的"假从众"。"真从众"往往是所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正合本人心意,或者自己原无固定意向,或者是"跟多数人在一起不会错"的随大流思想。"假从众"则往往是碍于情面或者免受群体的指责和惩罚。例如有的员工不吸烟,也不想吸烟,但同事中许多人都抽烟,为使自己与大家协调一致也只得抽上了。这种违心的从众现象,在企业员工中还是比较多的。

为实现从众行为的积极影响,企业应为员工制定严格的行为规范制度,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工作环境,广泛树立先进典型模范人物,将企业中的好人好事放大,加大对模范人物的宣传力度,对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品质的员工和集体给予奖励。在良好的工作作风环境的影响下,在模范人物的光辉形象引导下,员工更容易自觉遵守工作规章制度,维护和谐健康的工作氛围,从勤奋努力的“众”,随严肃认真的“流”,从而有效利用从众效应的积极作用。

为避免从众行为的消极影响,防止企业员工盲目从众,从而压制了员工的创新意识,企业管理者应鼓励员工在保证安全作业的前提下,为企业减少成本,增加效益大胆提出改进方案和合理化建议,培养员工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工作精神。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积极发现员工的专长与优势,挖掘员工各方面的天赋与潜能,为员工提供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

总而言之,合理利用从众效应将会在企业快速、稳定发展的道路上起到重要作用。


上一篇:竞争优势效应
下一篇:毛毛虫效应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